🗒️行测言语理解题如何复盘总结?
00 分钟
2023-6-7
2024-6-28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
大家都是如何规划学习的?
先听基础课,然后专项刷题,最后再刷套卷。可能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的。没办法,公考题众所周知的题量大,一定要提速还要保证正确率,怎么提速?正所谓熟能生巧,只能练。
但是我们在刷题时一定要走出误区,不要看刷了多少题,数量只是用来满足自己的假装努力学习,要学会从每道题中总结错误原因,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复盘。
前两天看到@粉笔郭熙老师发的言语如何复盘,大家可以读一下,看看能不能优化下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这个只是言语的复盘,其实每个模块都是互通的,相信你也会总结出其他模块复盘方法的。
可以说说你的故事:阻碍、努力、结果成果,意外与转折。
 

📝 奋力一战

对于言语模块首先需要强调的是,言语理解是基础,解题技巧是辅助,方法与技巧需要建立在对文段的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不要过于迷恋技巧。同时,言语备考注重的是质量和效率,而非数量和时间,把一道高水平的真题研究透彻比盲目刷十道题更有价值。有同学刷了很多言语题发现正确率依然不高,原因在于做题更多的靠感觉,不去思考和复盘。下面以中心理解题逻辑填空两种类型为例为大家提供复盘总结的建议。
中心理解题建议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梳理文段结构、选项设置(包括正确答案的特征和干扰选项的特征)、识别考点。如果文段结构不好判断或二选一纠结时,把握考场解题技巧摆脱纠结。从梳理一道题到梳理一类题,把握题目在结构、选项或考场技巧的共性,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经典真题】(2022山东)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北极航道夏季通航将成现实,而跨越北极上空是连接世界很多国家的最短距离,俄、加、美、挪等国相继成立北极安全部队,俄罗斯宣布将全面恢复苏联在北极地区遗留的13个航空基地,周边国家对北极的争夺加剧。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太空领域也正在成为军事大国博弈的制高点,高超声速武器、天基武器系统的研发与装备,今年可能进一步加速。此外,网络虚拟空间成为军事博弈的前沿,一些国家已经或计划将网络作战力量提升到与陆海空常规作战力量、特种作战力量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许多大国在新战略空间展开博弈 B .大国抢占地球空间领域发展先机 C .网络虚拟空间作战力量正逐步提升。 D .全球气候变化对大国战略产生影响
【文段结构】文段共三句话。第二句""、第三句"此外"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首句介绍北极航道夏季通航将成为现实,各个国家争夺北极。第二句介绍太空领域也成为各个国家博弈的制高点。第三句论述各个国家争夺网络虚拟空间。
【选项设置】 B 项:"地球空间"不包含太空领域,表述片面; C 项:"网络虚拟空间"只能对应第三句,表述片面,排除。 D 项:"全球气候变化"对应第一句,表述片面,未提及主题词"空间",排除。
A 项:"新战略空间"将"北极""太空""网络虚拟空间"进行概括,当选。
【考点识别】并列 1.并列文段特征 (1)包含并列关联词,如同时、此外、另外、也、";"。 (2)句式相同或相近。 很多同学对句式一致不敏感,结合真题梳理常见的句式一致表述:.从 A 的角度……。从 B 的角度……。 在电影表现的技术层面……。在电影的发行和放映环节…….当遇到熟悉的事物……。当面对新的事物时……… 从顶层设计上看……。从协同发展的视角看…… (3)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文段没有其他关联词,通常至少三个时间引导词,如夏朝……商朝……周朝……… (4)无标志,围绕相同话题论述 2.并列选项特征 正确答案:全面概括(话题+内容)。干扰选项:表述片面、主题词错误
【考场思维】反向排除法+中心句不好判断时,可从选项入手排除,排除常见干扰选项,剩下的即是答案。常见干扰选项: (1)主题词错误。没有提到核心话题的选项排除。
(2)片面表述。如文段提到 A 同时 B ,选项只提到其中一个,表述片面,排除。
(3)转折词/结论词之前的表述。选项中针对转折词和结论词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4)举例子/原因解释等解释说明的表述。若选项仅对应举例子或原因分析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若四个选项中, A 项不好判断, B 项为转折前的表述, C 项为片面的表述, D 项为举例的表述。从选项入手,排除 BCD ,正确答案为 A 。 【真题拓展1】(2022福建)近年来,在科技的加持下,从3D扫描、3D打印再到 AR 沉浸式体验,"沉睡"千年的历史文物不断被"唤醒",走入大众视野。"考古盲盒"的走红、《唐宫夜宴》的惊艳和"博物院元宵奇妙夜"的新奇,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黑科技",为沉浸式展览和体验提供了发展空间,让古今对话成为可能,也让时空的穿透力变得真实可感。同时,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等传播领域的新技术,也让文化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在新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并维持热度。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科技赋能让文物重新"活起来"。 B ."黑科技"成就文物的古今对话。 C .沉浸式体验让文物再度"热起来" D .把握新技术,加速文物的大众传播
【老郭提示】标题填入为变形的中心理解题。若看文段不好判断,可从选项入手, B 项和 D 项分别对应同时前后的一个方面,表述片面,均排除。 C 项沉浸式体验为举例的表述,非重点,排除。即可锁定 A 项。正确答案体现形象表达的特征。
【真题拓展2】(2022国考)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播种面积占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45%,为粮食连年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会影响农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同时,打通种子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逐步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条,加快提升种业产业化水平,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打造种子这枚农业"芯片" B .要让创新为中国农业赋能 C .种出农民致富的新希望 D .种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
【老郭提示】标题填入为变形的中心理解题。若看文段不好判断,可从选项入手,文段围绕的核心话题为种子, B 项和 C 项没有提到"种子"这个主题词,均排除; D 项"种业产业化"仅对应尾句同时之后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B 项和 D 项分别对应同时前后的一个方面,均片面排除。 C 项"沉浸式体验"为举例的表述,非重点,排除。即可锁定 A 项。正确答案体现形象表达的特征。
逻辑填空题建议梳理文段线索,积累正确答案的搭配和词语的用法。做题并非完全放弃语感,而是培养正确的语感。(正确的语感是和出题人的语感一致,同频共振)对于易纠结的难题很多同学会觉得正确答案不符合语感,和出题人抬杠,过于执着干扰选项。当正确答案不符合语感,需要把正确答案的搭配和用法输入到你的语感记忆库中。若文段线索不好判断,可把握选项设置技巧摆脱纠结提高做对的概率。
【经典真题】(2022江苏)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使得我们具有__的内需市场和分工体系,即使在外部需求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仍然可能通过增加内部的_来保持增长,这已经被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一系列的事实所证明。由于各地发展仍不平衡,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大国经济发展上的区域间的差异,既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尚不发达的重要经济,同时也是可以保持更长期持续增长"梯度效应"的重要条件。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可多得 消费特征 B .天时地利 调节特点 C .得天独厚 循环标志 D .无可比拟 供给标识
【解题思维】第一空,横线前"使得"表明前文为原因,后文为结果,横线处要与"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匹配。"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是中国特有的好的条件、环境。 C 项"得天独厚"指独具优越的条件,符合文意,当选。 D 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程度过重,排除。 B 项"天时地利"为"天时"和"地利"两方面的并列,"天时"指天气、时令、气候特征,文段未体现"天时",排除。 A 项"不可多得"形容人或事物很稀少、很难得,文段强调条件好、独特,如果不确定,可先保留。第二空,从文段找线索,文段前文讲"内需市场"和"分工体系",表明包含范围广。 A 项"消费"只对应其中一个环节,表述片面,排除。 C 项"循环"包含了整个体系的全过程,当选。代入验证第三空,重要经济标志,搭配恰当,当选。【选 c 】
【选项陷阱】第二空为出题人挖坑项,有同学凭语感觉得"增加循环"错误,也有同学认为对应前文"内需","增加消费"特别顺,错选 A 项。。
【考点识别】因果关系+搭配 第一空:因果标志词﹣﹣使得 常考标志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而、从而、导致、使得、造成等解题技巧:横线前后构成因果关系。
【真题拓展】(2019重庆法检)正是由于中国政府拥有大量的存量资产且高于存量债务,才使得在应对债务风险问题上。 A .游刃有余 B .随心所欲 "由于.…..使得"前后为因果关系,"存量资产高于存量债务"因此面对"债务"比较轻松,锁定 A 项"游刃有余"。 B 项"随心所欲"过于随意,文段描述对象为中国政府,语义不当,排除。 第二空:搭配一一增加内部循环 选项设计提示:循环、消费、供给消费、供给均为循环中的一个方面,故片面"循环"为热点词,在热点文章中经常出现,积累搭配:增加内部循环、构建稳定的国内循环
(2022江苏)疫情导致全国产业格局重塑,中国国内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将依托内陆的新基建投资和消费转型构建稳定的国内循环。第三空:验证,无需纠结
【粉笔积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领导人讲话。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意味着着力打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强调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不意味着关门封闭,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促进。
梯度效应:指在国家或大地区经济开发中,按照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分期逐步开发的一种理论,也是制定国家或区域经济开发战略的基本理论之一。
【粉笔积累】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侧重强调条件或环境好 (2022江苏)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使得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内需市场和分工体系。 (2022江苏)作为传统文化数千年一系的文明古国,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厚多样,文化知识存量巨大。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能够萃取获得和转化创新的文化资源是海量和多元的。
资源禀赋:又称为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
(2019江苏)青藏高原的特殊生物环境和生物资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原创性的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3辽宁)意大利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板块的挤压带上,因此境内活火山较多,频繁爆发的火山给意大利人带来了丰厚的馈赠﹣﹣可作为优质胶凝材料的火山灰。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古罗马人利用火山灰发明了自然混凝土。
言语的提升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间可能会出现波动和反复。正所谓过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你的坚持,终将美好!加油!
 
💡
有关学习上的问题,或者需要哪些课程,可以在公众号「启蒙探索」后台留言,一起交流~
上一篇
资料分析之比重
下一篇
网友红领巾行测经验分享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