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多读读别人的文章,多动动脑思考。
📝 文章来自@小盖
早上看到群里在传一张马化腾的聊天截图。他转发了一篇九边的文章,并追加说:“后续环境目前看挑战还挺大。你们要收紧队形,做一些余量考虑,应对一些突发的挑战,不可过于乐观。”

下午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朋友圈表示,这不是跟公司内部说的。他的话话侧面证实了截图是真的。

还记得吧,大概去年这时候,任正非说过:“未来十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2023 年甚至到 2025 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要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当时还有好多人抱有幻想,觉得任正非危言耸听。今年,疫情也过去了,但裁员还在继续,经济面上(比如五一假期火爆)看着很好,但实则乏力。九边的文章我早就看过,我觉得解释的并不深刻,不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说得好。
我根据理解,复述下孙教授的观点:
1、疫情放开后,与民众吃喝玩乐相关的刚性消费很快恢复,但大宗消费并没有恢复。疫情虽然结束了,但人们的疤痕还在。这三年时间,恰好也是一个拐点。大家意识到,自己未来不一定能挣到更多的钱,所以,还是别高杠杆买房了,还是别透支未来的收入了,咱有点钱,就把贷款还了吧。
2、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78年之前,大锅饭,啥都是集体为先。你要是敢做点生意,卖点瓜子,好家伙,判你投机倒把,来你试试,我穿着红衣服呢。那段日子,真可怕。
3、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提高的过程,也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你捋捋看,是不是这个逻辑。一穷二白的老百姓们,先是满足基础的生活需求,如日用品,然后是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然后98年取消福利分房后,又是房子和车子。
4、那房子和车子之后是什么呢?不知道。孙教授认为,中国大规模集中消费的阶段即将结束。未来,“像从前三大件和房子汽车那样鹤立鸡群的主导产业将不复存在。当然,不是说没有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不会像原来那样突出,也不会有原来那样的拉动作用。”
5、所以,从消费的视角看,接下来的重点应该是思考怎么拉动内需。我中午还和同事感慨呢,在北京奋斗几十年,攒个几百万,然后买套房子、车子和车位,然后掏空了,又把钱给你收回去,你继续拼命奋斗吧。
6、但如果,我不买房子呢?如果很多人都不买房子呢?是不是就是另外一个逻辑了。我觉得,那一天迟早会出现,现在已经初现端倪。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和人口的减少,再有个几代人,房子就没那么刚性了。
7、扯远了,拉回来。如果说大规模集中消费时代即将结束,那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的经济确实不容乐观。像马化腾说的那样:挑战很大,做好余量上的考虑。
8、最近,我看小道消息说,国家在考虑制订措施来支持房地产市场。如果是真的,那以上的解释逻辑还是挺顺的。
看到好文章就收藏起来,细细阅读,开拓思路。
- 作者:Herman
- 链接:https://note.xinfaye.top/article/ed606903-e287-443c-9bec-47071ef644e5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